1. *人生观(大纲新增内容)
1.1. 人的本质
人的肉体存在及其特性是自然属性;社会关系是社会属性。
1.人的本质属性是社会属性。
2.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卡尔·马克思
1.2. 人生观的主要内容
人生观就是人们关于人生目的、人生态度、人生价值等问题的总观点和总看法。
1.2.1. 人生目的:人生追求和目标
回答“人为什么活着”,是人生观的核心
人生目的决定人生道路、人生态度和人生价值选择
1.2.2. 人生态度:心理倾向和精神状态
回答“人应当如何活着”,是人生观的重要内容
人生态度影响人们对人生目的的持守、人生价值的评判
1.2.3. 人生价值:作用和意义
回答“什么样的人生才有价值”
人生价值制约着人生目的和人生态度的选择
1.3.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1.科学高尚的人生追求
2.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3.人生价值的评价与实现
1.4. 人生观与价值观
人生价值是指人的生命及其实践活动对于社会和个人所具有的作用和意义。
1.人生价值的分类:
自我价值:人生活动对自己生存和发展所具有的价值
社会价值:个体的实践活动对社会、他人所具有的价值
自我价值的实现为社会创造更大价值的前提;社会价值的实现是个体自我完善、全面发展的保障
2.人生价值的评价标准:
(1)根本尺度:实践活动是否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是否促进了历史的进步
(2)重要标准:是否用自己的智慧和劳动为国家和社会真诚奉献、为人民群众尽心尽力服务
3.人生观与价值观的关系:人生观决定价值取向,价值观引导人生走向,人生观和价值观又丰富着世界观。
1.5. 人生观与世界观
世界观是人们对生活在其中的世界以及人与世界的关系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
世界观决定人生观,人生观影响世界观
2. 理想信念
2.1. 理想信念的内涵
1.理想: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具有实现可能性的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
2.信念:人们在一定的认识基础上确立的对某种思想或事物坚信不疑并身体力行的态度。
2.2. 理想信念的重要性
理想信念是精神之“钙” 。
1.理想信念昭示奋斗目标。
2.理想信念催生前进动力。
3.理想信念提供精神支柱。
4.理想信念提高精神境界。
2.3. 坚定信仰信念信心
2.3.1. 增强对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的信仰
马克思主义是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
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确立正确的世界观和历史观
共产主义是党和人民最崇高的理想
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实现更是需要一代又一代人的不懈奋斗和接续努力
2.3.2. 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党和人民的共同理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的社会主义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
关键词 | 内容 |
---|---|
道路 | 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指引中国人民创造自己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 |
理论 | 指导党和人民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理论 |
制度 | 具有鲜明中国特色、明显制度优势、强大自我完善能力的先进制度 |
文化 | 源自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
2.3.3. 增强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
2.4. 个人理想和社会理想
1.个人理想:处于一定历史条件和社会关系中的个体对于自己未来的物质生活、精神生活所产生的种种向往和追求。
2.社会理想:社会集体乃至社会全体成员的共同理想,即在全社会占主导地位的共同奋斗目标。
3.个人理想和社会理想的关系:
本质:个人与社会关系在理想层面的反映
个人理想以社会理想为指引
社会理想是对个人理想的凝练和升华
3. 中国精神
中国精神是兴国强国之魂。中国精神内涵丰富。
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伟大梦想精神
3.1. 基本内容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构成了中国精神的基本内容。
3.2.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民族精神
1.爱国主义的基本内涵:
(1)爱祖国的大好河山
(2)爱自己的骨肉同胞
(3)爱祖国的灿烂文化
(4)爱自己的国家
2.新时代的爱国主义:
(1)坚持爱国爱党爱社会主义相统一
(2)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
(3)尊重和传承中华民族历史文化
(4)坚持立足中国又面向世界
3.3. 以改革创新为核心时代精神
改革创新是当代中国最突出、最鲜明的特点。
3.3.1. 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的显著特征。
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
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活力之源
3.3.2. 改革创新是新时代的迫切要求。
创新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创新能力是当今国际竞争新优势的集中体现
改革创新是赢得未来的必然要求
4.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4.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1.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灵魂)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主题)
3.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精髓)
4.社会主义荣辱观(基础)
4.2. 地位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神内核,是核心体系的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
4.3. 基本内容
国家(最高层) :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社会 :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个人 :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关键词 | 说明 |
---|---|
富强 | 人民的富裕和国家的强盛 |
民主 | 人民当家作主,不是由别人作主,也不是由少数人作主 |
文明 | 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特征 |
和谐 | 中华文明的核心价值理念 |
自由 | 社会活力之源,是社会主义的价值理想 |
平等 | 人类追求的美好状态 |
公正 | 人类社会进步的标尺,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 |
法治 | 法治是人类政治文明的重要成果,是现代社会的主要特征 |
爱国 | 最深沉、最持久的情感,最基本的价值准则,优良传统 |
敬业 | 对待生产劳动和人类生存的一种根本价值态度 |
诚信 | 个人立身处世的基本价值规范,社会存续发展的重要价值基石 |
友善 | 维系良好人际关系和社会关系的基本价值准则 |
4.4. 显著特征
1.先进性:反映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价值理念
2.人民性:根本特性;彰显人民至上的价值立场
3.现实性:因真实可信而具有强大的道义力量
5. 道德规范
5.1. 道德及其变化发展(了解)
1.道德产生于人类的历史发展和人们的社会实践中。劳动是道德起源的首要前提,自我意识和社会关系提供了道德起源的主客观条件。
2.道德是反映社会经济关系的特殊意识形态。
3.道德是以善恶为评价标准,主要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俗(传统习惯)和内心信念来发挥作用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4.道德是发展变化的。
5.2. 吸收借鉴优秀道德成果
5.2.1. 传承中华传统美德
中华传统美德内容丰富、博大精深,是中华文化精髓,是道德建设的不竭源泉。
中华传统美德的基本精神:
重视整体利益,强调责任奉献
推崇“仁爱”原则,注重以和为贵
提倡人伦价值,重视道德义务
追求精神境界,向往理想人格
强调道德修养,注重道德践履
正确看待中华传统道德,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反对复古论和虚无论。
【复古论】恢复中华“固有文化”,传统的都是好的
【虚无论】传统道德完全过时了,传统的都是不好的
5.2.2. 发扬中国革命道德
1.中国革命道德:是指中国共产党人、人民军队、一切先进分子和人民群众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中所形成的优秀道德,是中华民族极其宝贵的道德财富。
【特别提醒】革命道德萌芽于五四运动前后
2.中国革命道德的主要内容:
为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理想而奋斗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始终把革命利益放在首位
树立社会新风,建立新型人际关系
修身自律,保持节操
5.2.3. 借鉴人类文明优秀道德成果
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批判继承其他国家的道德成果。
5.3. *遵守公民道德准则
5.3.1. 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和原则
1.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是区别于和优越于其他社会形态道德的显著标志。
2.集体主义是社会主义道德的原则。国家和社会整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重视和保障个人的正当利益。
5.3.2. 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
1.社会公德:全体公民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应遵守的行为准则
(1)主要内容: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利及后代)、遵纪守法
(2)是公民道德的重要环节,对其他道德建设起着引领作用
2.职业道德:从事一定职业的人在职业生活中应当遵循的具有职业特征的道德要求和行为准则
主要内容:爱岗敬业(最基本、最普通)、诚实守信(重点)、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和奉献社会
3.家庭美德:每个公民在家庭生活中应遵守的行为准则
(1)家庭是最基本的社会群体,是社会的基本细胞
(2)主要内容: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家庭关系的核心)、勤俭持家、邻里团结
4.个人品德:个人自觉形成的稳定的心理状态和行为习惯
主要内容:爱国奉献、明礼遵规、勤劳善良、宽厚正直、自强自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