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时事政治(重点在党政类)

1.1. 党和国家的重大路线方针政策

1.1.1. 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

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奋斗。

1.1.2. 党和国家的重大方针政策

党的二十大

2022年10月16日上午10时,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习近平代表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了题为《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的报告

考点1:“三个务必”

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

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

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绚丽的华章。

考点2:“三件大事”

十年来,我们经历了对党和人民事业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的三件大事:

一是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

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三是完成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

两个百年奋斗目标

第一个一百年,是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2021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第二个一百年,是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2049年)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考点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

我们创立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明确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提出一系列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坚持不懈用这一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为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

考点4:跳出历史周期率的第二个答案

经过不懈努力,党找到了自我革命这一跳出治乱兴衰历史周期率的第二个答案,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显著增强,管党治党宽松软状况得到根本扭转,风清气正的党内政治生态不断形成和发展,确保党永远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

考点5:归根到底是两个“行”

实践告诉我们,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

考点6:“两个相结合”

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

考点7:中国式现代化的五个特色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

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

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

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

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中国式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

考点8:“两步走”战略安排

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总的战略安排是分两步走:

从二〇二〇年到二〇三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从二〇三五年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考点9:全过程人民民主

全过程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属性,是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

协商民主是实践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形式

基层民主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体现

考点10:最佳方式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是实现两岸统一的最佳方式,对两岸同胞和中华民族最有利。

台湾是中国的台湾。解决台湾问题是中国人自己的事,要由中国人来决定。

考点11:牢记“五个必由之路”

全党必须牢记,

坚持的全面领导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团结奋斗是中国人民创造历史伟业的必由之路,

贯彻新发展理念是新时代我国发展壮大的必由之路,

全面从严治党是党永葆生机活力、走好新的赶考之路的必由之路

1.2. 党和国家重大活动、重要会议

1.2.1. 2022年是中共二十大胜利召开

2022年10月16日上午10时,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1.2.2. 习近平在庆祝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一国两制”的根本宗旨:

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

中央贯彻“一国两制”方针坚持两点:

①坚定不移,确保不会变、不动摇

②全面准确,确保不走样、不变形

1.2.3. 2023年两会

两会召开时间

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于2023年3月5日在北京召开。

全国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于2023年3月4日在北京召开。

新一年的经济社会发展目标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各地如何确定新一年的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如何绘制未来五年经济和社会发展和2035年远景目标,无疑将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

1.2.4. 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

1.汇报时间:2023年3月5日在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2.汇报人:国务院总理 李克强

3.汇报内容

(1)过去一年的工作回顾:

全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3%

居民消费价格上涨2%

粮食产量1.37万亿斤,增产74亿斤

脱贫人口务工规模超过3200万人

(2)过去五年的工作回顾:

国内生产总值增加到121万亿元,五年年均增长5.2%

粮食产量连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

城镇新增就业年均1270多万人

经过八年持续努力,近1亿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

(3)今年发展主要预期目标

国内生产总值增长5%左右

城镇新增就业1200万人左右

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左右

粮食产量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

(4)对今年政府工作的建议

财政: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力提效。赤字率拟按3%安排

税费优惠:对现行减税降费、退税缓税等措施,该延续的延续,该优化的优化

就业:把促进青年特别是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疫情防控:推进疫苗迭代升级和新药研制,切实保障群众就医用药需求

消费:稳定大宗消费,推动生活服务消费恢复

乡村振兴: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

绿色转型:推动重点领域节能降碳,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

住房: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解决好新市民、青年人等住房问题

社会保障:加强养老服务保障,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

港澳发展:支持港澳发展经济、改善民生

台湾问题:坚定反“独”促统,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

1.2.5. 习近平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强调 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 努力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中华文明的地位

习近平强调,中国文化源远流长,中华文明博大精深。

只有全面深入了解中华文明的历史,才能更有效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更有力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中华文明的特点

(1)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连续性,决定了中华民族必然走自己的路。

(2)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创新性,决定了中华民族不惧新挑战、勇于接受新事物的无畏品格。

(3)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统一性,决定了国家统一永远是中国核心利益的核心。

(4)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包容性,决定了中华文化对世界文明兼收并蓄的开放胸怀

(5)和平性

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必由之路。

第一,“结合”的前提是彼此契合

第二,“结合”的结果是互相成就

第三,“结合”筑牢了道路根基

第四,“结合”打开了创新空间

第五,“结合”巩固了文化主体性

1.2.6. 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工作会议在京召开

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

主题教育的意义:

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

统一全党思想、解决党内存在的突出问题、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

全面准确把握主题教育的目标要求

①牢牢把握总要求,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

②紧紧锚定目标任务,根本任务是坚持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

③全面落实重点措施

1.2.7. 习近平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强调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 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推进生态文明的总体把握

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今后5年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时期,要深入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思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把建设美丽中国摆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突出位置,推动城乡人居环境明显改善、美丽中国建设取得显著成效,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继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必须正确处理几个重大关系

(1)高质量发展高水平保护的关系

(2)重点攻坚和协同治理的关系

(3)自然恢复和人工修复的关系

(4)外部约束和内生动力的关系

(5)“双碳”承诺自主行动的关系

1.3. 国家安全形势

1.3.1. 什么是国家安全

国家安全是民族复兴的根基社会稳定是国家强盛的前提。”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国家安全问题,强调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走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

1.3.2. 国家安全倡议

全球安全倡议,是习近平主席在博鳌亚洲论坛年会开幕式上郑重提出的倡议。

这一重大倡议明确回答了“世界需要什么样的安全理念、各国怎样实现共同安全”的时代课题,为应对国际安全挑战提供了中国方案。

1.3.3. 国家安全倡议内容

坚持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

坚持尊重各国主权、领土完整

坚持遵守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

坚持重视各国合理安全关切

坚持通过对话协商以和平方式解决国家间的分歧和争端

坚持统筹维护传统领域和非传统领域安全

1.4. 国际热点问题

1.4.1. 全球气候变化危机:

气候变化问题在2023年达到了一个关键节点。极端天气事件的频发、海平面上升以及生物多样性的丧失,都凸显了全球气候变化对我们的威胁。在2023年,国际社会迎来了关于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和加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会议。全球各国应当共同努力,采取切实有效的行动,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

1.4.2. 地缘政治与国际关系重构:

2023年见证了一些国际关系格局的调整和重构。

贸易纷争、地区冲突以及国家间的紧张关系对世界和平与稳定构成了威胁。同时,一些新兴经济体的崛起也在改变着全球政治与经济的格局。

在这一背景下,国际社会需要加强对话与合作,以维护地区与全球的和平稳定。

1.4.3. 科技革命的挑战与机遇:

人工智能、区块链、生物技术等科技革命正不断塑造着我们的世界。

在2023年,科技领域的创新与发展加速,给各个领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然而,随之而来的也是隐私保护、伦理问题等诸多挑战。全球社会需要建立相关法规和伦理准则,促进科技的发展与应用,同时保护人类的尊严和权益。

results matching ""

    No results matchi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