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图形推理 - 平面图形
顺推型、类比型、九宫格型、分组分类型、立体拼接
1.1. 转动
题型特征:元素组成相同,相似度高(完全相同)
1.1.1. 方法1
方向:顺时针,逆时针
角度:45度,90度,180度
1.1.2. 方法2
方向:左右翻转,关于竖轴对称;上下翻转,关于横轴对称
1.2. 移动
题型特征:元素组成相同,相似度高(完全相同)
平移的方向:
1.上,下,左,右
2.顺,逆时针
平移的步数(走几步):
1.相同
2.不同(递增)
1.3. 叠加
题型特征:元素组成类似,相似度低(同中有异)
1.直接叠加
2.去同存异(重叠消融规则)
3.去异存同(重叠保留规则)
4.规律叠加
1.4. 图形的几何特性
题型特征:元素组成不同,但图形相对工整
1.对称性
类别:
轴对称: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后两部分完全重合,那么这样的图形就叫做轴对称图形。
中心对称:中心对称是指把一个图形绕着某一点旋转180°,如果它能够与另一个图形重合,那么就说这两个图形关于这个点对称或中心对称。
考点:对称轴的数量和方向。
2.直曲性
3.封闭开放性
1.5. 数量关系
1.5.1. 点的数量(元素组成不同,图形较为凌乱)
类别:交点,切点,十字交叉点,直线与直线交点,直线与曲线交点
数点图形特征:
(1)线条交叉明显(大树杈)
(2)乱糟糟一团线交叉
(3)相切较多
1.5.2. 线的数量(元素组成不同,图形完全不同)
类别:直线,曲线,弧
直线数 特征图:多边形、单一直线
曲线数 特征图:曲线图形(全曲线图、圆、弧)、单一曲线
1.5.3. *一笔画问题(元素组成不同,图形完全不同)
一笔画:图形由一笔画成,线条不能重复来回画(0个奇点数或者2个奇点数)</font>
一笔画的判定方法:
(1)线条之间全部连通
(2)奇点数为0个或2个
奇点:一个点引出的线数为奇数,该点称为奇点(注:端点也是奇点)
多笔画:图形笔画数 = 奇点数/2(奇点数一定是偶数个)
多部分图形的笔画数:
将每个部分的笔画数分别数出来,再相加
笔画数特征图 - 经典款:五角星、切圆、“日”字、“田”字
笔画数特征图 - 变形款:经典基础上叠加等
笔画数特征图 - 潮流款:多端点、明显能一笔画成的图形
1.5.4. 面的数量(元素组成不同,图形完全不同)
封闭区域:白色的封闭空间(图形被分割、封闭面明显)
部分数:一个图形的组成部分的数量(黑色的)
1.5.5. 角的数量(元素组成不同,图形完全不同)
类别:直角,钝角,锐角
1.5.6. 图群数(元素组成不同,图形完全不同)
相似图形的种类数量
1.6. 图形的相对位置
1.外离、外接、相交、内接、内含
2.小图形、主图形间的位置关系
1.7. 遍历与部分传递
1.遍历
2.部分传递
2. 图形推理 - 立体图形
2.1. 空间折叠
1.折叠方向(展开图,折回原来立体图形)
2.所有的方法都是排除错误选项
方法1:相对面,在立体图中,一组相对面同时出现则排除
(1) 同行或同列相隔一个面即为相对面
(2) “Z”字形两端(紧邻中线)
方法2:相邻面
公共边:构成直角的两个边是同一条边。
应用:折叠前后相邻关系保持不变。
相邻面方法:看相对位置(图形指向明显)
2.2. 三视图
2.3. 截面图
3. 判断推理 - 定义判断
题目要求:
每道题先给出定义,然后列出四种情况,要求你严格依据定义,从中选出一个最符合或最不符合该定义的答案。
解题思维:
1.看提问:“属于/符合”“不属于/不符合”定义等
2.看题干:识别有效信息——找准关键词、关键句
3.看选项:当纠结时采用对比的思维进行排除,最终选择更符合题干要求的选项
学会接受不完美!!
对比思维,择优选择
提升:没提到题干某一个关键词的,不一定错;与题干某一个关键词相违背的,一定错。
3.1. 快速识别有效信息:主体、客体
知识点:主体、客体
主体 --- 行为、活动的发出者
客体 --- 行为、活动作用的对象
注意:
1.不是每题一定都有主体和客体,但是出现了要重点看
2.主客体不符合的选项一定不符合定义
3.范围越小、越明确的主/客体,越容易成为考点限定词“ 的 ”
【常考主客体】
1、权力机关:全国人大及各级地方人大
2、行政机关:各级政府及组成部门(国、省、市、县、乡)
3、审判机关:各级人民法院
4、检察机关:各级人民检察院
5、监察机关:各级监察委
6、事业单位:学校、医院、科研院所、广播新闻出版单位
7、人民团体/社会组织:政协、村委会、居委会、消协
3.2. 关键词
关键词 --- 行为句式
方式:以(按照/通过/采用/利用)......的方式(形式/方法/办法/依据/手段)等
目的:以.....为目的(目标);达到(实现) .的目的(目标/结果/效果);为了......形成(实现)
原因:因为/因/由于......等
结果:所以/带来/引发/导致/使得/因而/从而......等
条件:当......时;在......下
3.3. 多定义
多定义:做题方法与单定义题目一致
1.问啥看啥:看清题干问的是哪个定义,重点看目标定义
2.比较定义:纠结两个选项时,再与其他定义比较
3.4. 解题思维
1.看清提问方式-属于/不属于,符合/不符合
2.识别有效信息-找准关键词
3.逐一分析选项-对比择优
关键词 - 主体、客体
句式 - 方式+目的。
通过,利用;以,达到原因+结果。
因为,由于,当......时,导致,从而。
4. 判断推理 - 类比推理
题目要求:
给出一组相关的词,要求通过观察分析,在备选答案中找出一组与之在逻辑关系上最为贴近或相似的词。
常见题型:
(1)两词型--A:B
(2)三词型--A:B:C
(3)填空型--A对于( )相当于( )对于B
4.1. 语义关系
考点:近义关系、反义关系
近义关系 — 理想:梦想(言不由衷:口是心非)
反义关系 — 勤奋:懒惰(一丝不苟:粗枝大叶)
4.2. 逻辑关系
4.2.1. 全同关系,A=B
4.2.2. 并列关系(同一层级)
1.矛盾关系(A和非A) (A、¬A)(生:死)(对称:不对称)
2.反对关系(红色:白色)(苹果:香蕉)
4.2.3. 包容关系(范围一大一小)
1、种属关系:A是B的一种(苹果:水果)
2、组成关系:A是B的一个组成部分(轮胎:汽车)
能单独用“是”造句子的是种属关系
4.2.4. 交叉关系
交叉关系是指概念间有重叠。
题干特征:从不同的角度描述同一类事物。
</u>判定技巧</u> - 造句子:
有的A是B,有的A不是B;有的B是A,有的B不是A
4.2.5. 对应关系
1.必要条件 (例:水分:生存)
2.场所 (例:教师:教室)
3.常识 (例:曹操:《三国演义》)
4.3. 语法关系
技巧:造句子
1.主谓关系 例:学生:学习
2.动宾关系 例:学习:功课
3.主宾关系 例:学生:功课
造句原则:
能不加字就不加字,能少加字就少加字
选答案:
造句顺序、加字、不加字与题干一致
5. 判断推理 - 翻译推理
题型特征
1.题干和选项中存在明显的逻辑关联词
2.提问方式为:可以推出/不能推出
解题思维:
1.先翻译(根据翻译规则,翻译成①→②的形式)
2.再推理(根据推理规则,进行推理)。
5.1. 翻译规则之“前推后”
典型关联词:如果......,那么......
(关联词圈起来,剩下的内容,前半句→后半句)
等价关联词:(前→后)如果/就/都/一定
若......则.....
只要......就......
所有......都......
......离不开......
为了......一定 (必须)
牢记:如果、就、都、一定
5.2. 推理规则之“逆否等价"
符号表示:A→B=¬B→¬A
文字表示:肯前必肯后、否后必否前;否前肯后无必然结论/不确定(可能、可能不)
5.3. 翻译规则之“后推前”
典型关联词:只有......才......
(关联词圈起来,剩下的内容,后半句 一> 前半句)
等价关联词:(后半句→前半句)
后→前:只有,才; 不,不; 除非,否则不;
5.3.1. “后推前”关联词变形1
除非 A 否则不 B: B→A
除非 A 否则 不 不 B :¬B→A
5.3.2. “后推前”关联词变形2
基础/前提/先决条件/必不可少/必要假设/必要条件
5.3.3. 【补充】传递关系;A→B,B→C;可推出:A→B→C
5.4. 且和或
A且B:二者同时成立(两真必真,一假就假)
等价关键词:和、既...又...、不仅...而且...、...但是...
A或B:二者至少一个成立(≥1) (一真就真,两假才假)
等价关键词:或者、或者...或者...、至少一个
“或”的推理:否1→1
“或”关系为真的前提下,否定其中任意一项可以得到另一项一定为真。
“或”的推理:否1→1
“或”关系为真的前提下,否定其中任意一项可以得到另一项一定为真。
5.5. 推理规则之“德·摩根定律”
(1) ¬ (A且B) = ¬A 或 ¬B
(2) ¬ (A或B) = ¬A 且 ¬B
小口诀:去括号,逐项添“ ¬ ”,“且”“或”互变
5.6. 翻译推理之排列组合
题目特征:
1.题干给出两组或两组以上对象
2.给出几组对象之间的关系
5.6.1. 考点一:排除法
1.何时用:题干条件为真,选项信息充分
2.如何用:读一句,排一句
(1)快速找到“谁是谁”
(2)快速确定“谁不是谁”
5.6.2. 考点二:代入法
1.何时用:题干条件有真有假
2.如何用:把选项代入题干去验证
5.6.3. 考点三:辅助技巧
1.最大信息 (题干条件中出现次数最多的词)
以此作为推理起点
2.符号:>、=、<
适用:往往涉及年龄、成绩、收入、身高等大小比较。
3.信息多:列表格
适用:题干涉及到的信息、条目较多。
5.6.4. 排列组合总结
题目特征:题干要求把对象和信息进行匹配
常用方法:
1.排除法:题干条件确定,优先考虑排除法
2.代入法:题干条件不确定,考虑代入法
3.辅助技巧:最大信息,符号,列表
5.7. 翻译推理之真假推理
题目特征:
1.题目中若干人对同一事件发表不同看法
2.这些看法中只有一真/一假或两真/两假
解题思维:找矛盾,看其余
矛盾关系 特性:必有一真,必有一假
1.A与¬A
2.所有...都是... 与 有的...不是...;所有...都不是... 与 有的...是...
3.A→B 与 A且¬B
核心要点总结
翻译推理 — (只有背,才能会)
排列组合 — (排除法、代入法、辅助技巧)
真假推理 — (首先找矛盾,关键看其余)
6. 判断推理 - 逻辑论证(削弱)
论证的三要素:论据(证明结论的依据【可能有】)、论证(论据与结论的联系【隐含其中】)、论点(最终的观点、主张【一定有】)
找论点方式
1、结合提问方式—问啥找啥
2、典型提示词:(论点)
所以,结论是,这表明/说明/意味着,由此推出/可知,据此认为
3、首尾句原则
找论据方式
论据提示词:由于、因为、鉴于、根据
论据常见位置:就近原则
论据常见形式:原因、数据、事例、实验或调查内容等
小贴士:下定义、提问题、说现象、"但”之前都可略读或不读
削弱类
常见提问方式:
如果以下各项为真,最能质疑/反驳/削弱/反对上述论断的是?
如果以下各项为真,最不能质疑上述论断的是?
6.1. 削弱之否定论点 (力度最强&最常考)
6.1.1. 选项特征:与论点表述的意思相反
6.1.2. 题型特征:
1.只有论点,没有论据
2.论点与论据话题一致
如何看论点论据话题是否一致?
将论据、论点分别简化为两者之间的关系
6.1.3. 解题步骤:
1.找出论点、论据
2.分析论点、论据之间的关系
(1) 只有论点,无论据
(2) 论点、论据话题一致
3.寻找对应选项
6.2. 削弱之拆桥 (力度仅次于削弱论点)
6.2.1. 什么是拆桥?
说论点与论据之间没有必然联系
选项特征:
同时包含论点和论据中的关键词,并否定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
小技巧:去同存异,说两者没关系!
6.2.2. 什么时候考虑拆桥?
(1)提问方式为“削弱论证”时
(2)论点与论据话题不一致
6.3. 削弱之否定论据
选项特征:与论据表述的意思相反
题型特征:
1、预测型观点、建议型观点、决定
2、无否论点及拆桥
6.4. 削弱之因果关系
特征:论点包含因果关系
......是......的原因;
......导致/使得......;
......增加/降低/加强/减轻/有助于......
因果倒置:将论点中的因果关系顺序颠倒
一般情况下,出现因果倒置的选项,优选
他因削弱:在原来的基础上,加入了一个新的原因也可能推出结果
力度比较:因果倒置>他因削弱(最弱)
6.5. 总结
6.5.1. 削弱类题目的解题思维
话题一致、只有论点,直接反着说 (有直接削弱论点的直接选)
论点据话题不一致,看拆桥 (包含论点和论据关键词)
没有削论点和拆桥,最后削论据 (力度较小)
因果关系论点,因果倒置、他因削弱 (力度比较:否论点【因果倒置】>拆桥>否论据>他因削弱)
6.5.2. 常见选项陷阱:
1.跑题项:主体不一致、话题不一致
2.不明确项:无法确定、没有意识到、尚不清楚......
7. 判断推理 - 逻辑论证(加强)
加强类
常见提问方式:
如果以下各项为真,最能加强/支持/赞同/证明上述论断的是?
以下哪项为真,是上述论断成立的前提/假设/必要条件
如果以下各项为真,最不能加强上述论断的是?
7.1. 加强方式:搭桥 (力度最强)
1、搭桥含义:在论点和论据之间建立联系(有关系)
2、搭桥选项特征:同时包含论据论点的关键词,并肯定两者之间有关系
3、适用条件:
(1)论点与论据话题不一致
(2)提问方式为前提、假设、必要条件时,优先考虑搭桥
7.1.1. 加强之补充论据
1.解释原因:说明论点成立的原因
2.举例支持:证明论点成立的例子
题目特征:
①论点与论据话题一致
②题干中只有论点时
文段特征:
1.论点论据话题不一致、前提、假设、必要条件、加强论证时:优先想搭桥
2.只有论点/论点论据话题一致:优先想补充论据(解释、举例)
加强力度:搭桥>解释>举例
8. 判断推理 - 事件排序
题目特点:一般情况下,每道题会给出5个事件,这5个事件是各自独立的,要求考生以最少的假设来联系和安排这五个事件的先后顺序。
从前往后排序,不能倒叙。
8.1. 从题干入手
事件的逻辑顺序:按照事件发展的逻辑先后顺序。
8.1.1. 找首句
事件起点:最先发生背景、发现问题原因
题目要求:
每道题先给出定义,然后列出四种情况,要求你严格依据定义,从中选出一个最符合或最不符合该定义的答案。
8.1.2. 找尾句
1)事件终点:解决问题事件结果
2)关键词:实现、形成、发布、呼吁、批准、因此、总之
小技巧:情况向好、渲染性、终结性词语出现
8.1.3. 逻辑关系(局部定顺序)
话题衔接:事件1和事件2的话题一致 (一般可确定先后顺序)
买花——送花
因果关系
喝酒——酒驾——车祸
生病——住院——出院
8.2. 从选项入手
8.2.1. 首尾句原则
根据选项的排布,首句或者尾句只有两种选择,优先确定首句或者尾句。
8.2.2. 中间选项求异
根据首尾句原则只能排除两个选项,看中间的顺序来做选择。
排除之后要进行验证!